“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有效分揀率可達95%,最高分揀速度5400次/小時。生產線上每套設備布置2個機械手,相當于替代了54個分揀工人的工作量。”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項目負責人、上海交大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副教授李佳介紹說。

垃圾分類工作量大、過程簡單重復。人工分揀不但面臨氣味刺鼻、工作環境差等問題,還存在有害物質傷害人體健康的可能。同時,垃圾分類的目標之一是分揀出可回收利用物品,減少其他垃圾量。而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種類有限,因此,機器人分揀垃圾大有可為。

“實際生活中,機器人識別需要通過大量的樣本學習,其難度在于,如何將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物品收集到,作為樣本讓機器學習。如果將這些臟兮兮的物體作為實驗樣本讓機器人學習,那么這些垃圾就能夠被識別。”朱榮說,“當然,將視覺和觸覺相結合是提高機器識別有效性和準確率的優選方案。”